杉杉正负极齐发力 破解固态电池 “创新密码” 2025年09月13日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固态电池被公认为是电池行业下一个核心竞争点,受到广泛关注。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固态电池被公认为是电池行业下一个核心竞争点,受到广泛关注。





正极:全新半固态电池材料 H89A 量产 


近日,巴斯夫杉杉正式宣布自主研发的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 H89A 已量产并实现市场应用。H89A 是一款专为动力与无人机领域量身打造的高镍三元材料,凭借“容量、倍率、循环”三大性能优势在行业领跑。


作为一款专为核心场景深度定制的混搭结构高镍三元材料,H89A 精准匹配两大领域需求:一是面向350Wh/Kg能量密度的动力领域,卓越的容量与倍率性能可直接提升车辆续航与快充体验,二是针对320~350Wh/Kg的无人机领域,不仅在容量、倍率、循环性能上表现更优,应用于半固态体系,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完美驾驭无人机对“高可靠、长续航”的严苛要求,全方位满足场景使用标准。



H89A的快速量产与落地,标志着巴斯夫杉杉在半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领域的技术布局进入商业化落地新阶段。自 2017 年启动高镍材料机理研究以来,巴斯夫杉杉通过全链条研发生产体系持续攻坚,已经建立了解决固态电池材料中关键挑战的核心能力。



负极:高容量硅碳复合路线加速突破


杉杉作为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也为应对固态电池对负极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正持续加大硅基材料的研发投入。


杉杉科技重点布局了高容量硅碳复合路线,已成功突破多项行业关键技术。公司独创的气相纳米化工艺,可实现纳米级硅颗粒的精确控制,并结合流态化碳包覆技术,在硅材料表面构建具有导电和缓冲功能的三维网络结构,显著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提升锂离子传输效率,成功实现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的协同优化。


此外,杉杉还开发出多孔快充技术、球形高压实技术等配套解决方案,系统性提升负极材料在快充性能与体积能量密度方面的表现,全面匹配固态电池的应用需求。目前,杉杉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材料基地一期已建成投产,实现批量出货,成为国内最早实现大规模交付的硅基负极产能之一。



据高工产研(GGII)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装机量有望突破15GWh,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随着整个固态电池产业链逐渐成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断加快,在正负极两段同时发力的杉杉,有望持续受益于产业红利,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Please select your city